我總愿意買一些便宜的眾生去放,這樣在數(shù)量上可以多救一些,請問師父救體型大的動物與體型小的動物,功德有差別嗎?另外在初一、十五或佛菩薩圣誕日放生功德是否更大? 我們不能要求你說“得放那貴的”。 因為什么呢?放生就是不分別而放生是最好的。 當(dāng)我們進(jìn)到放生地點,我們碰到哪個眾生,哪個眾生最急迫需要被救護(hù),我們就救護(hù)哪個。 比如說我們的經(jīng)濟(jì)不到位,我就一塊錢,大于一塊錢的動物買不了,就買小的,都一樣。 ![]() 我們只要盡心盡力去做就可以了,數(shù)量多少這個問題吧,隨著自己的因緣。 有時候你說這個數(shù)量多,那個數(shù)量少——有的數(shù)量少就不該救嗎?這種說法也是不正確的。 那數(shù)量多就不該救嗎?如果不救也不正確。 我們怎么辦?應(yīng)該以不分別為開始,比如說我走到第一步,這塊就十個眾生,我先救十個眾生。 后面一百個眾生我再想下一個辦法。 所以說,救眾生以不分別心救護(hù)的功德最大。 “救體型大的動物與救體型小的動物功德有差別嗎?”從功德來講是無二無別的,都是在救護(hù)眾生,都是一致的,哪怕救一微塵小的眾生和救一個龐大眾生都是一樣的,因為生命都是一樣的,不能因為大和小而有區(qū)別。 但是體型大的眾生的感受不一樣,它的痛苦不一樣。 大型的動物它的感受比較深、比較多,而且痛苦也比較大。 如果從體型方面相對來講,一個動物小、一個動物大,大的渴望被救的這個心更強(qiáng)烈。 所以說,我們在救護(hù)時,每個眾生都應(yīng)該救,不管大的小的都應(yīng)該救,不能分別大的我該救,小的不該救;或小的該救,大的不該救。 無論體型大小,我們都應(yīng)該努力救,這是我們根本的原則。 “另外初一、十五或佛菩薩圣誕日放生功德是否更大?”這個問題,為什么初一、十五和佛的圣誕日,很多的佛教徒要搞一些放生活動,世間也有很多忌諱?比如說初一、十五不許動土,甚至不許出門,為什么呢?它這有個自然的道理。 我們在海邊都知道,海邊初一、十五漲大潮,是不是?因為這個天體的運(yùn)動,日月的盈虧,它影響人的生理、心理,使人心產(chǎn)生不平。 所以說初一、十五是最容易產(chǎn)生心動的時候,特別沖動。 實際上,關(guān)于放生的問題,我的看法是,天天放生,那就天天是佛的圣誕日,因為佛和眾生是一體的,三無差別嘛。 所以說呢,你要天天放生,就等于天天在過佛的圣誕日,所以它的功德更大。 大在哪兒呢?在于堅持,在于長久,在于無相。 請教師父,放生是一次花很多錢放還是同樣的錢多次地救護(hù)眾生? 不在于多也不在于少,你這個心是盡心盡力去救就合適,你考慮了今天,你別考慮明天。 恭請法師慈悲開示,怎樣為已故人放生及為其救生的益處? 我給舉個例子,比如咱們這周圍是大山,如果你喊一聲:“我要幫助你!”這個周圍山的回聲效應(yīng)它就會反應(yīng):“我要幫助你,我要幫助你,我要幫助你……”四面八方都會幫助你。 當(dāng)你幫助別人的時候,自然就會得到一種反應(yīng)——幫助你。 所以說,你救護(hù)別人的時候,別人就會為你救護(hù)親人。 你不要故意為救護(hù)親人去放生,這樣獲得的利益更大。 放生受傷乃至死亡眾生以三皈依種得度因緣 那一年我到堰塞湖去放生,這面放,那面開著船就去撈去了,確實看到很心疼。 當(dāng)然了,撈的是很少一部分,有的放生放得急,有的眾生昏迷了,所以這一部分就被撈走了,但是我們盡量回避。 如果實在沒有放生的地方,哪怕是半夜的時候去放,是不是?這樣就更好了,回避這個捕撈的問題。 另外,比如說放淡水魚,如果秦皇島不方便,我們可以到遼寧去放,到內(nèi)蒙古去放,哪兒有合適地方上哪兒放去。 放生不要考慮這個路途遠(yuǎn)的問題,應(yīng)該考慮讓眾生怎么活的問題,應(yīng)該在這方面做。 當(dāng)然也有個別的,有的這面放,馬上那面撈,別人拿這個作為一種借口來指責(zé)佛教,說:“你看看,你們這面放生,那面就撈。 ”確實對眾生它有一個放生不徹底的情況,這個問題有待于解決。 但是話又說回來,因為我們放生的時候進(jìn)行了三皈,這些眾生已經(jīng)得到三皈了。 得了三皈以后,它的報身一旦完了,還可以順著我們給進(jìn)行的三皈,去投入到一個更好的道里去,甚至可以將來成佛的,這個已經(jīng)完成放生應(yīng)該完成的一部分,一個重要的部分。 再說,下去捕撈上來的眾生,也不見得就是你放生的那條魚呀,是不是?這個捕撈的問題,一個是我們應(yīng)該盡量避免,另外還有一個因果的問題。 因果的果報如果在那兒,你怎么都跑不了。 就像汽車似的,汽車有時候發(fā)生災(zāi)難了,比如說軋人了,這是這個人果報的問題,那你不能說汽車天天跑,天天就軋人,是不是?不能這么講,它是一個果報問題。 當(dāng)然了,我們盡量避免發(fā)生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建立放生基地,建立放生基地也不見得就沒人去撈。 過去我們大悲寺,在頭七、八年吧,也在外地承包了一個放生水庫,其中派了兩個居士去看著。 最后居士被打多少次,甚至要把一個居士給活埋了,但居士們就是堅決地對抗。 最后把那個水庫就保留下來了,而且確實使許多放生的人得到一個放生的環(huán)境,打撈的人有的就回避了。 后來這個放生池就被政府給收回去了,因為有人進(jìn)行搗亂,說我們承包不如法,法院判決的時候也判說我們“承包不如法”。 最后沒辦法,這個水庫就被收回去了。 雖然他收回去了,但是我們放生的這種行為和建立水庫放生基地的行為從來沒有停止過。 所以說,最后又感召了我們寺院門前的一個水庫歸入了大悲寺,這樣建立了更穩(wěn)固的一個放生基地。 沒有以前放生的努力,今天就不會感召一個水庫歸入寺院作為放生基地。 所以說這個都是因果的問題,不能看一次一事來決定說可放不可放。 我們對放生的這個問題一定要堅持到底,不管多困難,都應(yīng)該堅決去放生。 放生時有些眾生已經(jīng)損傷,放了也未必能活,這種情況還能不能放?那放還有意義嗎? 因為我們?nèi)擞袎鄣?,壽祿到的時候,我們知道學(xué)佛人要助念,要往生西方,其它眾生也存在這種機(jī)會。 臨終的時候,病苦的時候都需要一個助念或是一種開示,比如說如果它已經(jīng)損傷了,只要是有口氣,甚至已經(jīng)沒氣了,不能活了,但它的神識并沒有離開,如果我們進(jìn)行三皈依,或用我們的慈悲心給它放生,它都有可能超生,脫離畜生道或是往生西方,所以說這很有意義。 放生不能說看到活了就是放生,我們更主要一點要為眾生講佛法,要進(jìn)行開示,不光是要念佛,還要講戒律。 現(xiàn)在我們?nèi)狈Φ囊粭l就是誦戒,放生的時候都念佛號。 比如人往生的時候也念佛號,實際上更主要一條應(yīng)該念菩薩戒,念戒助往生,這個是非常殊勝的,大家也可以試一試。 剛才講的這些都是放生的問題。 我剛才說了,用心靈去關(guān)懷眾生,就是說你把眾生看成是你心里的一部分,也是和眾生一體,這就是用心靈去關(guān)懷眾生。 如果你把眾生和自己分別開來,那就不是用心靈了,你只是用心,用心你可能是用世間的心,并不是出世的心。 我們應(yīng)該用出世心去觀察,因為這個法界所有的相都是虛妄的,都是唯心所造的,所以說我們用這個觀念去理解放生,這個放生才會更具有佛法的意義,眾生才能真正地解脫。 避免固定地點買眾生 雖然我們知道因果這個問題,但同時也盡量不讓那個賣魚的造業(yè),應(yīng)該分幾個地方買,另外不要固定。 安全的放生環(huán)境靠我們自己創(chuàng)造變相殺生應(yīng)避免秦皇島放生條件很好,河里不安全,這種情況還能放嗎? 我們救生命就是說盡心盡力,不能說這個眾生過十分鐘它就死掉了,我們就不救了。 那我們到醫(yī)院,如果醫(yī)院不搶救我們,說:“你再過一個小時就死了,那我們不救了行不行?”那我們的親屬或我們個人肯定誰都不滿意。 所以說,我們應(yīng)該設(shè)身處地地想,它只要是能夠活一分鐘,哪怕它活幾秒鐘,甚至它死了,因為它的神識還沒有離開,我們都應(yīng)該救護(hù)的。 我們僧團(tuán)行腳的時候,看見那眾生死的,軋死的,我們都進(jìn)行掩埋和救護(hù)。 九五年行腳,我走到北京的時候,有可能是兩個老鼠皮吧,已經(jīng)在馬路上被軋得干干的。 當(dāng)時那馬路上沒有多少人,就一個人在那旁邊站著——不遠(yuǎn)的地方。 我和性空師就用方便鏟把這兩個干皮撮起來,挖個坑就給埋了,然后我們就坐那兒休息。 當(dāng)休息的時候又來了一個人,他就問我們:“為什么要走???方便鏟是干什么的?”后來旁邊那人就答了:“他們兩個才是真正的出家人。 剛才我看到老鼠都死了,那皮都干巴了他們還給掩埋了,這一看就是真正的出家人。 ”就是說出家人的本質(zhì)就是慈悲,不在于眾生死和不死。 我們把眾生都看成是自己的父母,死了也是自己的父母,尸體我們應(yīng)該掩埋了,通過這個不斷地培養(yǎng)我們的慈悲心。 另外眾生的尸體如果不能掩埋,其它眾生看了,它也會起煩惱的,起嗔恨心。 如果我們掩埋,能夠使我們的心放出一點慈悲來,對所有的眾生都是有好處的。 “這個放生條件很好,河里不安全。 ”不安全的情況,上午跟秦皇島佛協(xié)秘書長也說了,秘書長也有決心要爭取一個好環(huán)境,這是一種菩薩行為。 河里不安全我們得創(chuàng)造安全,比如說我們從市場買來的魚,買了十條、八條或二十條,如果河里確實不能放,怎么辦?那我們不能不救,我們救了以后,弄個盆先擱家里養(yǎng)。 等條件好的時候,裝塑料袋里,給它氧氣,我們可以到哪個水庫,能放生的地方去放。 甚至晚上偷偷去放,這都可以的。 講到這兒想起一個問題,就是說有的人知道放生了以后,他就說:“我以后再也不吃活的了。 ”意思:我可以吃死的。 這種說法非常不安全。 死的眾生它也有命根,因為它這個眾生的尸身也會起煩惱。 因為無論是活的還是死的眾生,我們?nèi)Γ嬲姆N子要進(jìn)入我們種子識里,通過我們的眼睛,我們的思惟,進(jìn)入我們的種子識,它也是有果報的,特別這些話不能說。 過去有一個城市,一個土地局的局長他老伴信佛,過年的時候大家就給他送禮,在送禮之前局長就說過:“我們家有信佛的,我不吃活的。 ”后來這個送禮人,有兩條非常大的大魚,新打上來的,就往他家送。 到他家走廊里了,這幾個人就商量,說:“這局長不吃活的,我們拿活的怎么辦?那給它摔死吧。 ”后來把魚給摔死拿到屋里,說:“局長你放心,這是死的,不是活的。 我剛才在走廊里摔死的。 ”所以這話不能說,說了以后也會帶來副作用,間接地也殺生。 所以說放生要語言美,放生要徹底,要堅決,不能含糊,一含糊了就會使眾生產(chǎn)生誤解,也同樣會造成變相殺生,這都是應(yīng)該注意的問題。 放生和護(hù)生同等重要 “生”就是護(hù)生,“放”就是解放。 而現(xiàn)在放的人多,護(hù)的人少,主要是大家對護(hù)生這一塊兒講得少,而且沒有想那么多。 責(zé)任并不在于居士們怎么想,而在于我們出家?guī)煾傅囊龑?dǎo)。 這在于我們,錯不在于居士,因為我們出家?guī)煾冈谶@方面引導(dǎo)得少,所以說,眾生想得少。 今后就由出家?guī)煾付嘁龑?dǎo),這樣護(hù)生的人就會很多。 這個護(hù)生的功德是很殊勝的,和放生的功德是一樣的。 放生是今天的行為,護(hù)生是長久的行為。 應(yīng)該互相彌補(bǔ),這樣的話就好了。 比如現(xiàn)在我們承包一條河,這河里不讓打撈,你不讓打撈就是放生。 不是說你放眾生到河里就是放生——你護(hù)持這一個地方?jīng)]人捕撈,那不就是放嗎?何必在河里打下來以后,我們再去放呢?這樣就更好。 多么希望政府出一個政策,說:“中國人哪,都得吃素,都不許殺生。 ”這個國家肯定是非常殊勝的。 此文若有錯謬,我皆懺悔。 若有功德,普皆回向。 標(biāo)簽: |
瀏覽:993次
個人怎樣放生,怎樣放生功德最大瀏覽:993次
生日放生要念什么經(jīng)文,放生蛇類需要注意些什么瀏覽:992次
放生蝦有什么果報,為什么要放生?放生有什么好處?(宣化上人,妙祥法師)瀏覽:986次
廊坊代放生網(wǎng)站,廊坊把巴西龜放生啦怎么辦,廊坊南京放生聯(lián)盟瀏覽:986次
黑魚能不能放生在河里,市民買龍龜竟是鱷魚龜性兇猛不能輕易放生瀏覽:982次
陜西把貓放生會不會有影響,把貓放生會不會有影響,放生魚苗果報瀏覽:980次
高考放生什么時候放,放生放什么最好?放生一般放什么動物瀏覽:978次
長春代放生網(wǎng)站(長春放生回向姻緣怎么回向)瀏覽:973次